曾沛传记
(一)生平简历
曾沛,原名曾玉英,女,祖籍广东番禺,1946年生於马来西亚吉隆坡,2005年获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封赐拿督勋衔。
曾任华小教师,1969年结婚,1971年与夫婿合资创业,终营运输事业,育有三儿一女,事业家庭两头忙,比较固定的是在星洲日报妇女版写每月专题。间中写了不少运输系列与上班族小说,因为题材特別而引起注意,1988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集《行车岁月》,由香港东瑞写序、大马作协主办推介礼、国家副部长主持推介,一炮而红。
曾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财政、財政、副会长,2013年任第十七届大马作协会长。
先后在马华妇女组担任中央执行委员、组织秘书、副主席以及三届全国总秘书;也曾任雪华堂妇女组副会长及文教组主任。
现任(2015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顾问、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马来西亚儒商协会文学组主任、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文微型小説函授学院导师等。

(2) 文学生涯
1.基本情况
在高三那年(1965年),尝试写下笫一篇小说《病人》。刚高中毕业,以此文参加了《教与学》月刊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比赛公开组,参赛作品来自全马及邻近国,深具挑战性。成绩揭晓时,竟出乎意料之外地得了优秀奖!之后,才正式以曾沛为笔名参与笔耕,取其精力、文思充沛之意。
基本上,婚前婚后都拥有健康幸福家庭,曾参与社会改革运动,思想积极向上向善,写下不少领导哲学篇章,文学作品多帶来正能量。
由於社会接触面广,善思索,故写作题材广,文学作品自有一定深度和广度。

2.创作及编著业绩
高三那年(1965年),尝试写下笫一篇小说《病人》
1968年,第一篇微型小说发表在南洋商报南洋小说专栏,之后在该专栏写了不少小小说。
1988年《行车岁月》、《裝修》、《眷眷爱心》等多篇小说,连续在南洋商报小说天地连载。
1988年始出版笫一本短篇小说集《行车岁月》,因题材的特出,引起广泛注意。
1992年,第二本小说集《行云万里天》由大马作协出版,列入九十年代马华文学丛书18。
1995年9月,出版了第三本小说集《曾沛文集》,由中国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列为东南亚马华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十册中之其中一册。
同年,为马华妇女组编著其廿年发展史《继往开来》。这部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马华裔妇女的精神面貌及在妇运方面的奋斗,被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列入华人史料。
2002年4月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由嘉阳出版社选编及出版,列入嘉阳文丛10。。
2008年微型小说集《缘来是你》,以电子书方式面市。
2010年7月主编《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收录近20年51位老中青作家195篇微型小说,共341页,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出版,并在「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分发给世界各国代表,为有志研究与了解马华文学的学者提供利便。
2012年8月微型小说集《拍案叫绝》获选,由雪隆兴安会馆、大马作协、大将出版社联合出版,被列入兴安.金炎文丛第一集(共6部)
2013年微型小说集《原创》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列入华文微经典。
另外,丛1988年至2014年,百余篇作品入选收录在20多部国内外选集中。

3. 作品获奖及影响力
处女作小说《病人》,获教与学月刋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公开赛优秀奖。
小说集《行云万里天》获选,1992年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出版基金赞助出版;微型小说集《拍案叫绝》获选,2012年由兴安会馆金炎.兴安出版基金赞助出版。
2012年获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颁发感谢狀,以表扬对会多年的贡献。
2013年获大马作协颁发文坛长青奖。
2013年微型小说《搭棚》获笫十一届中国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奖三等奖(2014年揭晓),(编入得奖作品集)。
2014年微小说《水落石出》,获中国太仓杯全球华人网络法治微小说大赛优秀奖。(编入得奖作品集)。
2014年微型小说《舞台》,获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2012-2013)双年评选奖二等奖(首奖从缺),(编入得奖作品集)。
短篇小说《行车岁月》,在南洋商报小说天地连载,砂劳越晚报转載,并被国家语文局翻译成马来文(国文)—被编入国文马华小说集二;短篇小说《人到老年》,在较后也被国家语文局翻译成马来文(国文)–被编入国文马华小说集四,以介绍给友族同胞阅读。
短篇小说《媳妇》被改编成广播剧,在电台播放。曾沛曾將自己的微型小说《攫匪》改编为短剧,巡迴各地穿插在舞台其他节目中演出,此名为小小剧场的演出,立意深并一针见血,且富有教育意义,深受欢迎。
微型小说《醉》《家》和《爱的宣言》,被日本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翻译成日文(编入连霧第七号)。
被收录在国内外选集的小说计有:《抉择》《僥幸》《人到老年》《梦中橄榄树》《包袱》《今时往日》《我在那里》等;
被收录在国内外选集的微型小说计有:《汽车爆胎》《回家》《人才外求》《手饰惊魂》《女佣》《爱的宣言》《改选》《丧礼》《无言的结局》《出奇制胜》《爱的路上》《勿让爱太沉重》《难忘情人节》《重拾旧爱》《那双眼》《身在福中》《保护令》《今生无憾》《家》《醉》《种计》《攫匪》《船难》《八点一刻》《失落》《缘来是你》《儿子买屋》《搭棚》《苦旅》《放下》《今生无憾》《心结》《画展》《点將》《投资》《巧手》《委屈》《遍地小黃花》《身在福中》《送画》《水落石出》《舞台》《重温昔日情》等;
被收录在国内外选集的散文计有:《不灭的明灯》《送你一粒木爪》《三星伴月的喜悦》《我家的新年》《找上门的推销员》《我回来了》《百花齊放》《吾爱吾家》等。

4.社会兼职
由於自己创业,有一定的自由度,1978年适逢作协成立(当时称为写作人协会后易名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简称大马作协),受邀进入作协为永久会员,曾担任副财政、財政、副会长,2013任第十七届大马作协会长。
1978年加入马华公会(执政党成员),先后在马华妇女组担任中央执行委员、组织秘书、副主席以及三届全国总秘书,1995年写下该组发展史《继往开来》,并积极推妇女思想兴革、主导女性前进运动(期间写了系列女性群象小说)。
1996年加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先后担任了中央理事、总财政、文学组主任、署理总会长,现任顾问,期间积极参加推动文化工作,为系列活动筹委会主席、马华文学开讲及非一般文学讲座筹委会主席兼主持等。
曾是雪华堂妇女组活跃份子,任副会长及文教组主任,期间设立图书室、主办口才圈以训練更多讲师参与社会教育工作。
1988年,获委任担任第三届亚洲华文作家会议筹委会副财政职(会议日期:1988年4月11日至15日)
1989年,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与南洋商报联合主办之写作讲习班导师,之后也常担任文学营及讲座会讲师。
1989年起参与第一届马华文学节筹备工作,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主办了13届(2014年),每届担任筹委或副主席,从未缺席。
1993年,参与筹办第三届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马来西亚)筹委会之副主席暨财政职。
2004年,被推选为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至今(每两年一届)。
2005年,响应马华终身学习计划,被邀为讲师团成员及阅读部落帶领人,并协助设立图书室。
受委为第十一届(2010年)及第十二届(2012年)马华文学奖评委,2014年荣任马华文学奖顾问。同时,兼任多届星云文学奖、南大校友会出版基金、乡联青网络文学征文赛等评委。
任儒商协会文学组主任期间,协助推广相声艺术表演、培育工作、筹办相声角本创作征文赛等。
2012年任亚西安动地吟筹委会主席及第十三届亚西安华文文艺营筹委会副主席。
2013年7月21日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35周年暨向资深作家致敬晚会工委会主席,并於当晚宣誓就任第十七届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同年9月受邀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函授学院客座教授,10月开始函授。
2014年,第十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由大马作协与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联合主办,担任联合大会主席。

5.文学活动
自1978年加入大马作协后,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及推动文学工作、代表大马作协出席各项研讨会、参与筹办系列活动及担任多项大型文学活动筹委会主席:包括大马作协25及35周年纪念文学之夜、向资深作家敬礼、亚细安动地吟等等。期间担任写作讲习班导师、文学营与文学讲座讲师、文学征文赛评审等。
受邀主讲文学创作课题之主要单位计有:大马榕联青(小说工作营)、马六甲培风中学、马六甲榴裢老温中学、波德申中学、马来西亚佛学总会、吉隆坡直辖区国中文学营、博特拉大学、国大华裔学生理事会、马六甲多媒体大学、拉曼学院、e时代文学营、马华文学节作家交流会、妇女组织及校友会等等。
在担任马华妇女组总秘书期间,发动一人一书捐献运动,在全国多处设立图书室、主办读书会,也曾建议该组织举办女性文学金石奖。之后,也通过马华公会发起的悦读部落参与帶动阅读马华文学作品。
在担任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高职及文学主任时,帶动马华文学开讲及非一般文学讲座。在儒商协会担任文学主任时,参与筹办多届相声培训营以及相声角本创作赛,成功协助华文小学推广趣味教学项目。
代表马来西亚出席了多届亚洲华文作家会议以及世界华文作家会议。
1990年随大马作协访华团一行25人访问中国,为期两星期。此为马中两国于1974年建交以来,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本地作家访华团,此行拜会了中国作家协会、名作家萧乾及冰心等。1997年随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华人文化协会作家访问团一行十二人应中国文联互访计划文化交流之约畅游丝绸之路。
1990年,首次代表马来西亚出国出席第二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在曼谷举行)。之后,出席每两年在不同的东盟国家轮植举行的亚西安华文文艺营;其中多届由马来西亚主办时,更参与筹备工作。
1993年,参与筹办第三届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马来西亚)筹委会工作,担任副主席,之后出席了在台湾及美国举行的海外女作家会议。
1996年,代表马来西亚出席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之后出席每一届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并发表论文。于1999年参与了第三届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筹备工作,以及于2014年任大马作协主席职时主办了第十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
2014年,代表大马作协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华文作家交流。

(3) 社会评价
香港东瑞:曾沛在不同的领域里扮演着多元化的积极角色,对推动文学丶社会工作丶培训及宣教工作乐此不疲,尤其是对於推动大马华裔的妇运以及改善马华妇女精神面貌方面,不遗馀力,奉献昭著,为自己的后半生写下了几许美丽的篇章。关注社会多了,接触面广而深了, 眼视和胸襟自然也就更为高远广阔了,表面上费去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却使曾沛的创作素材丰富多了,题材更为广泛,除了‘爱’的主旋律之外,更 增添了好几阙有关人情丶社会丶政治丶文化的协奏曲,真教人耳目一新,读之惊喜。谁都知晓,爱是创作的永恒主题。曾沛的爱情小说,最大特点是把它与人生丶社会紧密联系,她的爱不单纯是男欢女爱,男与女之爱;曾沛笔下的爱内涵丰富得多, 包含了情侣之爱,夫妻之爱丶同事丶朋友之爱丶父女之爱丶乡土之爱……这是我特别欣赏之处。需知男女之爱,据说只有七十二种情节模式,变来变去,有时少不免似曾相识而了无新意,读了发腻。曾沛的聪明之处,跳出了‘言情’的框框,把人物放诸活生生的环境中,让人如见其境如闻其声,或一点儿也不觉虚无飘渺。(摘自《留住刹那芳华》—序曾沛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 2002年4月出版)
香港东瑞:曾沛的小小说大多以人物对白推展情节,少有冗长的心理描述,大多数结局都顺其自然,嘎然而止,见好就收,从不故意生硬地以惊奇结局了结。因此,曾沛微型朴素自然,从不作状扭捏。她的细节和大幅度留白艺术也令人激赏。曾沛的微型小说结尾一般不很惊奇,却一样可达致成功,可见惊奇并非微型的必备元素。作者小说的结尾大多是开放的,或充满省略号,或戛然而止。曾沛把‘刹那芳华’留下,就大功告成。(摘自《留住刹那芳华》—序曾沛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 2002年4月出版)
中国白舒荣:身兼妻子、母亲、老板娘、文化协会和作家协会财政、妇女组织等等职务,显然,曾沛的创作,烙印着她多种社会角色的印记。女性群像,爱情、婚姻、家庭,办公室政治、社会百态,人性种种,表现了她对生活和人性的认识、理解和感悟。观点鲜明,具有喻世、讽世和警世意义。就女性群像而言,作者着力刻画了一批勤劳、聪慧、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她总是把社会的敬重献给这些女性,并让她们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婚姻。我发现,作者对女性的外貌美,不大看重,也就是说,她很少把笔墨花在女性色相的描写上,这多少有点反传统。作者更看重的是女性皮相之外的内在美,着力说明,美好的品德,才是建立爱情和婚姻大厦的坚实基础。作者想通过一些故事,说明美和爱的真谛,表达自己的审美观和爱情观。曾沛善于学习,勤于探索,在微型小说创作路上,走出了自己的光彩。商务、社会工作、创作,样样都很努力的曾沛,一如《星星知我心》,她就是那“一闪一闪亮晶晶地有一分光发一份光”的小星星。(摘自《生话的万花筒、艺术的留草图》–读曾沛的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2月5日)
上海邵德怀:微型小说因为体裁限制,我们一般难于赋予它鸿篇巨制的内含。但是,巧妙利用精短的篇幅,寄寓尽可能丰富的内涵,却也是我们可以努力做到的。曾沛在这方面,已经付出了努力,初显了成效。曾沛攫取的通常都是华人一族的日常生活片段,她通过对自己所截取的生活情节、所营造的艺术情节的描述,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主观判断和评价。曾沛在拍案叫绝微型小说集中,已经出现一些传统意义上的优秀之作、成功之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搭棚》、《苦旅》、《爸爸的眼泪》、《缘来是你》、《醉》、《邻居》、《载货》、《投资》、《无奈》、《点将》、《画展》等。这类作品的成功,主要表现在:第一,布局谋篇,周到完整;第二,情节演变,自然熨帖;第三,人物命运,平中见奇;第四,故事旨趣,以小见大。(摘自《大马华人生活的原生态展示》–读曾沛的微型小说集《拍案叫绝》,2014年6月发表在马来西亚清流季刊97期)
中国刘海涛教授:曾沛的《家》《改选》《爱的宣言》《种计》《醉》是正常加反常=圆美结尾。所谓圆美结尾,是说曾沛的微型小说结尾,并不是那种突然的、生硬的、强制性地按作家设定的目标来有意制造意外结局,而是按照生活逻辑的客观发展,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般到达生活事件的终点。可能有反转、也可能是曲转、还可能是倍增扩大:《家》写雅娣面对丈夫的变心,情绪恶劣到想去自殺;但妈妈温馨的电话让她的心情突然开朗。《种计》写翠坪的晋职的对手、又是自已的男友在老总的精心策划下成功升职;翠坪只好辞职另谋高就;结尾是男友想通后有了共同创业的胸怀;这是极自然的生活发展逻辑,这种大团圆式的圆美结尾在曾沛的其它作品中多次出现。曾沛的这种构思和写法的重要是把一种生活真相和人性内涵给予充份的微型小说式的艺朮表现:《醉》強调的是人们面对天灾人禍时的一种帶普遍性的恐惧;《爱的宣言》呈现的是历経磨难的普通人爱的真相。曾沛的这种圆美结尾法实际上是对微型小说意外结局的创新性发展。(摘自第十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论文集2014章10月25日-27日–微型小说的叙事材料与情节模型)
中国古远清教授:曾沛能在繁杂与琐碎中化出各种情思和满腹感慨,这是因她个人对生活的穿透力而来所体现的一种智慧。她所发现的,都是面向生活,同时也是面向市场的一种智慧闪光。(摘自第十届世界华文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曾沛微型小说的质感与美感》)

二、曾沛创作年谱
曾沛,女, 1946年6月10生,马来西亚籍。
(一)曾沛个人集子目录(1988年-2013年)
1.小说集 行车岁月 创历出版社出版 1988年7月
2.小说集 行云万里天 大马作协出版 1992年6月
3.小说集 曾沛文集 中国厦门鹭江出版社 1995年9月
4.微型小说集 勿让爱太沉重 嘉阳出版社 2002年4月
5.微型小说集 缘来是你 曾沛网站电子书栏目 2008年11月
6.微型小说集 拍案叫绝 大將出版社 2012年8月
7.微型小说集 原创 中国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3年4月

(二)曾沛主编/编著的集子
1. 史料撰著 继往开来 马华妇女组出版 1995年
2. 微型小说选集 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 大马作协出版 2010年7月

(3) 曾沛文学创作大事年表
1965年
高三(坤成女中)写下生平第一篇小说《病人》
1967年
以《病人》参加《教与学月刊》马来西亚第二次短篇小说比赛,获公开组优异奖(1968年1月14 日在泰国曼谷颁奖)
1968年
5月29日,首次以曾沛为笔名在南洋商报南洋小说栏发表首篇微型小说《汽车爆胎》。
1980年
9月14日,在马来亚通报发表首篇运输业系列小说《车主与司机》,题材新清,引起注意(之后,写了系列运输系列小说)。
1988年
5月《装修》在南洋商报小说天地分8期连载 (当时很少连载本地创作)。
5月25日小说《夜半电话声》首次在澳门日报发表。
7月《行车岁月》在南洋商报小说天地分14期连载。
8月《行车岁月》在砂劳越晚报连载。
9月出版小说集《行车岁月》。
9月14日及15日小说《考验》首次在台湾新生报新生副刊发表。
10月9日小说集《行车岁月》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主办推介礼,恭请邓育桓副部长主持。
小说《抉择》被收录在作协小说选第二集《高铃风响》中。
1989年
5月4日上海《环球文学》双月刊海外女作家专栏刊登了一篇简介及两篇小说《抉择》和《阿公七十岁》此乃作品首次被收入国外杂志。
10月27及28日受邀在大马榕联青主办之小说工作营《全马各区域马华小说现况报告》主讲。
11月参与第一届马华文学节筹备工作 。
11日25日代表评审团在西马日间师训总会及星洲日报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现场华文作文比赛颁奖礼上发表评论。
1990年
3月11日首次代表马来西亚出国出席第二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在曼谷举行)。
5月5日另两篇小说《车主与司机》及《今时往日》再次被收入上海环球文学 双月刊收入港台与海外华文作家.曾沛专辑。
6月受邀为芙蓉中华中学岁华文学会一年一度出版之《绿岗》第十五期 写序。
小说《侥幸》被收入人民企业马有限公司出版碧澄主编之16位马华女作家小说选集中。
1992年
微型小说《汽车爆胎》及《回家》被编入海口南海出版公司出版之东南亚华文作家微型小说导读(海那边中国人)。
散文《不灭的明灯》被收入香港中国文化馆出版魏中天主编我的母亲第三辑一书。
1993年
小说《梦中橄榄树》收入在海外女作家小说选集《三相逢》一书
(台湾尔雅丛书)。
11月12日至15日参与筹办第三届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马来西亚)筹委会工作,担任副主席暨财政职。
12月小说《人到老年》被收入北京现代出版社《最初的梦魇》马华 文学选集(短篇小说); 散文《送你一粒木瓜》收入《异乡梦里的手》马华文学选集。
1994年
1月散文《三星伴月的喜悦》收录在方正出版社出版爱薇主编之 《与女儿的贴心话》合集,该书 在1999年再版,较後该散文再度被收录在香港版《与女儿的贴心话》,由东瑞和爱薇合编。
1995年
为全国最大的华裔妇女组织— 马华妇女组编著其廿年发展史《继往开来》,这部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马华裔妇女的精神面貌及在妇运方面的奋斗。
9月《曾沛文集》由中国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被列入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共十本)。
11月27至30日出席第四届海外华文女作家会议(台北)并在会议上与前期主席戴小华同台报告第三届会议筹办及财政概况。
1996年
台港澳海外华文文学杂志社四海双月刊收录小说《行云万里天》。
1998年
8月小说《梦中的橄榄树》收入在汕头大学《华文文学》1998年第二期总第33期。
微型小说《人才外求》、《手饰惊魂》、《女佣》被编入大马作协出版之马来西亚微型100(陈政欣编)。
2000年
11月小说《包袱》收录在大马作协出版之《梦土亚细安》文集。
协助筹办亚西安华文文艺营(在吉隆坡举行)。
2001年
小说《今时往日》被收录在马 华文学大系短篇(一)(1965- 1980) 小说《人到老年》被收录在 马华文学大系短(二)(1981-1996) 散文《我家的新年》、《找上门的推销员》被受录在马华文学大系散文(一)(1965-1980)。
2002年
散文《百花齐放》被收录在马华文学大系散(二)(1987- 1996)。
4月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由嘉阳出版社选编及出版,列入嘉阳文丛10。
7月散文《我回来了》收录在香 港获益出版社及家庭杂志社出版东瑞主编之《回家》45人合集中(各国作家合集)。
7月微型小说《爱的宣言》、《改选》被选录在华文微型小说 学会编香港获益出版社出版 之华文微型小说好手大汇演《做脸》一书中。
9月微型小说《丧礼》《无言的结局》《出奇制胜》收录在亚西安华文文艺营诗文集。
2004年
微型小说《今生无憾》被收入印尼作协出版之第九届亚西安华文文艺营文集中。
12月5日至8日随马来西亚代表团往印尼出席第9届亚细安文艺营。
12月5日至8日随马来西亚代表团前往印尼出席第5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
12月7日被推选为第二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
8篇微型小说《爱的路上》《勿让爱太沉重》《难忘情人节》《重拾旧爱》《那双眼》《回家》《身在福中》《保护令》收录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钦鸿主编之世界华文女作家微型小说选一书中。
2005年
微型小说《爱的宣言》获选收入长江文出版社出版,古远清编选之《2005年世界华文语文学作品精选》。
2006年
菲律宾作协出版之第十届亚西安文选,收入微型小说《醉》。
率团出席第六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并发表论文。
2008年
散文《回家》被编入亚西安六国散文选(在新加坡出版)。
出版电子书《缘来是你》微型小说集。
出席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10年
受委为第十一届马华文学节马华文学奖评委。
微型小说《攫匪》被编入泰国作协出版之第十二届亚西安文艺营文集一书中。
7月主编《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收入马来西亚近20年51位作者195篇作品,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出版。
5篇微型小说《家》《改选》《醉》《爱的宣言》《种计》被编入《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一书。
7月1日至3日率团(共9人)出席在香港举行的第八届世华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扎根本土面向世界》。
8月为2010年度吉隆坡直辖区国中文学营主持开幕。
11月散文《吾爱吾家》被收入马来西亚作家协会出版的合集《作家的家》。
2011年
7月《风凰周刊. 城市 》转载散文《我的吉隆坡我的家》。
2012年
1月1日小说《我在那里》被收入在东南亚华文女作家选集《归雁》中。
7月首次在《马华文学网络版》发表两篇文章–微型小说《初为人父》及《老天爷开玩笑》
7月获首届〈兴安金炎文丛〉出版基金奖,出版微型小说集《拍案叫绝》。
微型小说《船难》收入在大马作协出版之第十三届亚细安文艺营文集《恋恋乡情》一书。
担任第十二届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评委。
担任第三届宗乡青《网络文学》奖评委。
担任第十二届马华文学节筹委。
协助筹办第十三届亚细安文艺营及亚细安动地吟(筹委会主席)。
率团出席第九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2013年
6月29日代表马来西亚出席在泰国举行的第十三届亚洲华文作家会议
7月21日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35周年暨向资深作家致敬晚会工委会主席。
7月21日获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颁发《文坛长青》奖。
7月21日宣誓就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第十七届会长职。
8月1日受邀为东方日报东方文艺8月份《文学传灯》嘉宾 ,除发表多篇文章,也接访谈。
9月微型小说《八点一刻》和《失落》被编入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之《亚细安现代华文文学作品选》马来西亚卷。
10月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函授学院召生,受邀为客座教授。
10月15日至18日出席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大会。
10月至11月受邀担任《南大基金会丛书》评审。
2014年
1月获中国第十一届(2013年)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奖三等奖。
7月担任第五届星云文学奖评审。
7月担任马华文学奖顾问。
6篇微型小说《缘来是你》《儿子买屋》《搭棚》《苦旅》《人才外求》《放下》被编入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钦鸿主编之马来西亚微型小说选–《回家》。
9月担任南大基金会丛书评审。
9月微《小说水落石》出获中国太仓杯全球华人网络法治微小说大赛优秀奖。
9月9篇微型小说《今生无憾》《心结》《画展》《点將》《投资》《巧手》《委屈》《遍地小黃花》《身在福中》被编选入马来西亚微型15家一书中(陈政欣主编)。
微型小说《船难》、《送画》被编入美国环球出版社/捷克华文作家出版社之亚洲华文微型小说选(凌鼎年编)
10月25日大马作协与星洲日报联办微型小说创作坊,担任联合主席。
10月26日至27日大马作协与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联办第十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吉隆坡举行,任大会联合主席)。
10月26日微型小说《舞台》获首届世界微型小说(2012-2013)双年奖二等奖。
11月受邀出席在广洲举行的首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
微型小说《重温昔日情》被编入印尼作协出版之第十四届亚西安华文文艺营文集中。
12月率团前往印尼出席第十四届亚西安作文文艺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