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康毫无神彩、甚至满腔失落地坐在展览馆,数来数去来参观的人真的是“小猫三几只”。早上开幕的时候,来的都是自己的亲友,算算也没三十人,也许是宣传做不够吧?也许是没请到达官贵人来开幕吧?
第一天好辛苦才挨过去,虽然失意,但是伟康还很乐观、很有信心地对自己说:“明天一定会更好!毕竟,今早还有一家与我有深交的报馆老友派了个记者来,明天新闻和照片一登出来,就会有更多人知道我又开画展了!”
失望!失望……第二天照旧没有几人来到展览馆参观,何来买画的人?两天了,也没做成一单交易,看来肯定要倒贴租金和场地管理费了!伟康拨了个电活给那位报馆的老友问
“是不是今天的版位不够?什么时候才登出来?”,老友给他的答案是:
“登了,只不过没放相片吧了!编辑说没有名人开幕,没有新闻价值。”
伟康再拿起报章从头翻到尾,翻了好几次才看到几行报导,可可怜怜地印在很不显眼的版位、还夹在几篇广告之间……
伟康啼笑皆非,可怜楚楚……有什么比唯一的希望也落空还难过?他心很痛、很痛……
上两次画展,老爸还在世,人潮涌涌,画都卖得所剩无几,买画的人都把他吹捧为天才画家、后起之秀……与现时的凄凄惨惨戚戚成强烈的对比!
老爸终日笑呵呵地以他为荣,见人就赞自己儿子的画,鼓励他开画展,并亲自张罗叫朋友来看画、买画,又频频向买画的人道谢,好像在推销产品似的,不亦乐乎!老爸曾对他说:
“儿子呀,艺术无价,把画价订高一点显示出画的名贵,对相熟的朋友我私下再打个折扣,他们就会很高兴了!”
结果,来买画的人也没讲价,反而越高价的画越快卖出去!便宜一点的画,来者都买几幅……
伟康可乐了!原来自己画画的造诣还不错,得了个青年画家的盛名和美誉,而且又是一条可赚钱的财路,於是越画越起劲!
他的画是有进步了,可是当今却没人买!
现实摆在眼前,过去买画的人都是奉承他老爸而来的吧?他们都是“运财童子”;而他的画只不过是老爸找钱的“工具”?看来,那些“运财童子”是想巴结他老爸这高官,或者是得过“好处”才礼尚往来的!
他越想越觉得可疑、可怕,他这青年才俊、天才画家到底是否人们吹捧出来的虚名?还是老爸制造出来的假象?
他的心扑通、扑通地往下沉、往下沉……
“老实对我说,我的画还可以吗?”他见人就问。
对自己,他越来越没有信心……
小小说赏析
作为某高官之子的“画家”,在父亲亡故前后,其画作的市场反应。作家感叹的是,在浓重的商业气息渲染下,世人着眼的竟然是画家父亲的利用价值,而不是画作本身的真实价值!
篇幅精短却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微型小说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通常多会有一个出其不意的结局,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构。自微型小说文体出现以来,确实也诞生过一批这样的作品。不过我觉得,这不能涵括全部。微型小说因为具备短小精悍的优势,作家们更应该跳跃腾挪、变幻莫测,写出面目不一、色彩斑斓的作品。
我在阅读曾沛微型小说时,特地留意过这一问题。由于曾沛的作品,展示的是“原生态”对象,所以她时常以故事的自然演变过程为线索来框架结构。应该承认,这样结构小说颇有难度,一有闪失,便会流于平淡,难于出彩。我的上述想法也许是一种苛求,但我觉得这也许是曾沛,也是全体微型小说作家寻求突破的方向。
中国 邵德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