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之旅
(自传式的组合-写至2011年)
拿督曾玉英(曾沛)
序言
我一出生,就给家人带来无限的欢乐!注定我的一生要给人带来欢乐:我没有选择娱乐事业,怀着感恩的心,我选择把爱回馈社会,希望给人人带来欢乐!凡事认真负责,广结善缘人缘,通过政治管道为社群服务为女性争取权益;通过文化管道着重文化传承工作为族群增添生活色彩;通过事业给家人安定的生活及培育优良下一代;通过活动与讲演教化激励可造之才;通过笔端写出足以让人当作借镜的人生百态……
童年篇
我有幸出生在“.万爱宠於我一身”的家庭,父亲曾广发是一个十兄弟三姐妹家庭里的长儿;母亲李秀兰是长女,下有三个弟弟。这两家人对添了个乖巧活泼的长孙女雀跃万分,我的出生,自然带给了两个家庭成员欢乐!
我父亲是广东番禺人,祖父对父亲娶了个客家媳妇耿耿于怀,直到我出世之后,祖父做了爷爷,有孙万事足,终日笑呵呵的,把埋在心里多时的一点点不愉快都抛到脑后了!
幸好,这家人心中的“宝贝”小公主没有被宠坏,很小就知道,只要我乖,只要我略有表现,家里的人都会很兴奋!
每当我生日,我都会收到很多礼物,我开始知道生日是要有蛋糕和礼物的!等到父亲生日时,小小的我也没有钱买礼物,唯有很用心的画了一幅图画,当作生日礼物送给了他。父亲很开心,逢人都出示我的画与人分享,并赞不绝口:“看阿女这小娃儿可真有绘画天份哩!”,从此,我这小画家,就会给每一位生日的长辈送画。
年纪稍长,对自己的“要求”也高,开始会“很用心”的为长辈们制作设计比较精美的、加上字和画的生日卡!他们都会很珍惜的收藏起来,见他们越珍惜,我就做得越用心越起劲!
求学篇
人人都很惊讶,万爱宠於我一身的女娃儿竟没被宠坏,反而很“自爱”,这“自爱”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吧?
凡事我都会“自动自发”做到最好,从来不让父母担心!父母只要求我给四位弟妹们做个好榜样,我就会尽心尽力把书念好!
由於对自己要求高,多少也会有些压力!但是,很快的,我“发现”“阅读”能舒解压力,调整我紧张的生活。
我爱上了阅读,书籍启迪我的心灵、我找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门匙、学会许多做人的道理,作者智慧的光芒是我精神的粮食。
大概是书看得多吧?我在学校最令老师赞赏的是“作文”和“周记”。我的文笔流畅又善於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题材,把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通过文字变成文章,所以我的作文和周记都被贴堂或由老师念给同学们听。甚至,还有老师不相信是我自已的创作,注定我这一生会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我对华文情有独钟,小学毕业之後,我选择继续就读於华校-“坤成女子独立中学”。我面 对另一大串的功课压力,因为当时的独中是以华语授课、却以英文应考政府规定的考试。
由於功课的压力重,除了交学费还得付补习费,我唯有放弃了要跟钟正山老师学国画的心愿。所幸,还能保持阅读和写作的兴趣,总在考试之後,借了一大堆名著大看特看!
也可以说,喜欢阅读,开拓了我的视野,由於懂得“思考”,思想比较独立,渐渐地竟变成了家人和朋友心中的“智多星”!
我的第一篇小说《病人》便是在高三那一年创作的,刚毕业就参加了《教与学》所主办的公开组徵文比赛,那次的赛事水准相当高,且稿件不少是来自邻国的,而我竟得了个优异奖,这奖项,给了我非常大的鼓励和信心。
高中毕业后我念了中六,但没有念大学,因为二弟身体不好,心脏有孔,需要一大笔的医药费,二弟下面还有两位妹妹和一位弟弟在求学,父亲还得带着二弟到处求医,我必须协助父亲打理他的生意。
就这样,我一面工作一面学习,从薄记到会计、从缩写到打字,我学会了打理生意的“十八般武艺”!二弟去世之後,我反而弃商执起教鞭为人师表。
恋爱篇
教书那段日子,我那一头乌黑亮亮的、长长的秀发,一半束起来、一半垂在一肩上,特别有魅力;近视眼镜挡不住水汪汪的大眼睛;不到一百磅的倩影,穿上突显身材的开领旗袍……一股青春、清纯、文雅、朴实中带有聪慧气质的女孩……这就是当时男孩子们睛中的我!双子星座的我,既文静又很活泼,也很有人缘,男孩子像蜜蜂采花蜜般,忙忙碌碌地穿梭着……
我不喜欢很有钱的二世祖,也讨厌口花花的轻浮公子哥儿们,偏偏挡不住踏实稳重的历的深情,他那坚毅的耐心、傻乎乎的痴情、一心一意真挚的情感,闯进了我心深处,我被他撒开的爱网所俘虏!
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照顾弟妹的兄长、一个朋友眼中有情有义的人,将来必是个热爱家庭的性情中人,应该是可以寄托终身的伴侣。我对爱的感觉很在乎很真,就像我做事一样,一点也不马马虎虎,也不容易迷失自己,我觉得一个不吸烟、滴酒不沾、不睹的人,未必将来不会受到他人影响,染上恶习而倾家荡产,最重要是人的本质!而他在运输界那复杂的环境也不吸烟,会看人打牌却不下注,有酒量却从不会醉酒闹事,凡事有克制力,捱过苦过,若遇到失败应该也会重新站起来,这种人应该比较可靠!
我对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对这段初恋也是唯一真情投入的恋爱很认真,我不选择虚荣、坐大房车,而选择与他共骑电单车在雨中奔驰,不也很浪漫?
我俩的恋情,就由电单车开始,到共同拥有爱的小房车,到共同创业的第一辆商用货车,到一辆又一辆的大型货车……都载有我们的梦、我们的希望、我们的血汗、我们的奋斗过程、是我们甘苦与共、印证爱情永固的永远的骄傲!
家庭篇
我和历的爱情长跑中,包括了长远的计划,像一般未婚夫妻一样,为了未来的幸福,各忙各的拼命存钱!一直到了一九六九年五一三事件,有短暂的戒严令,未能天天见面,牵肠挂肚,心里很担心很难受!之後,我们便开始筹备婚礼,终在该年十一月卅日,趁着学校放长假的时候结婚。
夫妻贵在相敬相爱,我嫁历是因为他懂得尊重别人,我绝对不会把“婚姻”视为“长期饭票”,也不会只做丈夫的影子而迷失自己。婚后,我照旧把自己埋在书堆里求进步,也摇摇笔杆乐在其中,我教我的书,他上他的班,我们拟定计划,存点钱做生意,买所屋子,养几个小乖乖……
在爱的暖翼下长大的我,怀着感恩的心,我将会付出更多爱的回馈……我深信一个温馨的家,并不只是夫妻恩爱这麽简单,而是两个家庭的人和事的协调。要婆媳妯娌之间的感情溶
洽,态度和观念都很重要!我一直坚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心”和“耐心”、“真诚”和“付出”,自会“日久见人心”,可以“以我心换你心”。果然,历的家人对我从陌生到敬爱、到家里大事小事都找嫂嫂、到嫂嫂有事也一定相助!这正是我较后能出来参与服务社群的先决条件之一。
历是长子,自幼丧父,半工读完成学业,从彭亨来到吉隆玻工作,安定下来之後,把三个弟弟都带到吉隆玻读书,家姑原本留在文积与二媳妇住在一起,老二则远在沙巴工作。当我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後,她到吉隆坡来照顾我和孙子,也照顾他那几个儿子。住下来之後,觉得我很容易相处,任劳任怨地照顾小叔们,还教他们做功课,又听说历和我不久後想自已创业,加上孙儿又活泼可爱,决定搬出来与我们同住。家姑搬来之後,原本与她同住的二弟媳和她的女儿也搬来与我们同住,家里好不热闹!
我家姑活到八十四岁,子孙满堂、四代同堂,也到过不少地方旅游,可惜到了人生最后四年余的时间患上痴呆症,后又不良於行,我们唯有像照顾小孩般照顾她!
家姑去世之后,我这做大嫂的,依旧在每个大大小小的节日,都做了三几桌的私房菜,小叔小姑、侄儿侄女及外甥们都聚集一堂,共度欢乐时光。
创业篇
一九七一年,在长儿出生后不久,有事业心的历决定自己创业,把我们所赚到的钱全投资从事历所熟行的“运输业”。创业初期,我还继续教书,万一生意周转失灵,最低限度孩子的奶粉钱、一家大小的基本生活费都还有着落。为了节省开销,我在下课之後到办事处帮忙,虽然奔奔波波很辛苦,还好孩子有家姑照顾,可以安心业务。晚上,我自己照顾孩子,虽然睡不好,早早起来要去上课,打理业务也劳心劳力,幸好还年轻,承受得起。
创业最苦的是没有固定的收入,占大部份投资的资产天天在路上开行,多少有些风险。虽然我对运输业并不熟行,但是我早期所学的商务十八般武艺却帮上不少忙!就这样,我成为历事业上的好伙伴,我们很有默契,对事的想法和观点往往不谋而合,我们经常共同探讨业务的进展及面对困境。
正如我嫁历前所料,在最困难的时候,历对我说:“别担心,我想过了,万一生意做不起来,大不了我自已驾货车送货,也可以养活一家人。”我对自己说,我没有嫁错郎!我生平最讨厌也最看不起不能“马死下地行”、不负责的人,最尊重是能屈能伸的人!
业务上了轨道之后,本想多请一位职员代替我的职责,我便可以专心教书及打理家务了!然而,请人真不易,再说接洽生意也难假手於人,很多琐事历都交由我处理才放心,因为我的果敢和细心正合他心意。他唯有要求我辞去教职,与他在事业上并肩作战、展翅高飞!
当我辞去教职的当儿,学校的一些同事劝我说:“夫妻同在一起工作恐怕会有很多磨擦。”我则不以为然,我们夫妻一条心,面对问题共同商议,就事论事,很少坚持己见,我们永远有很多共同及谈不完的话题。就这样,辞去教职后,我全神打理生意,注定我们是最佳拍挡的生意伙伴。
果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没有“诉苦”和“埋怨”,失意或周转欠灵时,彼此心照不宣、互相勉励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我们努力奋斗,全力以赴,为实现了的一个又一个的心愿而欢呼……这一生,我们实在有太多太多甘苦与共的珍贵回忆了……
这段日子,我虽然很忙,却写了不少《运输业系列小说》,如《行车岁月》、《修车的日子》、《车主与司机》、《夜半电话声》、《侥幸》等,写出从事运输业者的辛酸以及司机与劳动阶层人物的苦辛!在商场上打滚多年,我也写下了系列《上班族小说》,写出各阶层员工、劳工的生活面貌。
儿女篇
长儿是人见人爱的孩子,我们也实在太爱孩子了,所以在长儿刚学走路的时候,我又怀了老二。我照样每天来回学校与公司两地跑,幸好吉人天相,我那第二个儿子还是在流产边缘挽救过来的!
家中有了两个小孩,我们下班时早时迟,家姑持家节简,不同意请佣人代劳,只请人洗衣,
我下班之後,还得帮忙家务、准备教材,也够忙碌了!连星期天,也忙着到菜市买一大堆的肉和菜,又到超级市场采购奶粉及日用品等等。
孩子是我们夫妻俩的精神支柱和希望,无论工作多烦忙,回到家中见到孩子,把孩子拥在怀里,感觉无限欣慰,一切辛劳都是值得的,亲子乐就是我们的休闲节目!
老二才刚满周岁那年,刚好两个孩子都出麻疹,医生看过症,总是不退热!我身在学校心里
却记挂着孩子,坐立不安……至於公司里的事,有些事可以延后处理,较紧急的事,历辛苦一点,总可以应付过去。於是,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我决定放弃了为人师表,反正我们的业务也渐渐上了轨道。
家里添了老三之後,夜间起床多次照顾老三,早上又得早早起床煮早点给老大吃了去上学,白天在办公室“作战”回来后,又忙着督促老大做作业,老二和老三又要撒撒娇,还要哄他们睡觉之后,自己才能休息。
孩子们稍大,白天孩子放学後,把他们接到办事处,抽空教他们做功课,孩子累了,在办事处加建了一间小阁房,好让他们休息。学校若考试,我则留在家里专心督促他们复习。
我们有了三个男孩,不知羡然了多少人,却又认为还欠一名女儿,不妨多生一胎,看看是否能心想事成。结果,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想女儿果真是女儿,举家欢庆!
我们像天下父母一样望子女成龙成凤,我们都认为爱孩子的同时,最重要还是教会孩子爱,心中有爱,长大后一定会是有情有义的人。我们身教言教并重,由教会他们照顾和爱护小动物开始,慢慢把爱苗植入他们心中……自幼,我们便以牵住婆婆的手来照顾婆婆的责任交给他们以成全他们的孝心,其实也是让他们给长者牵住小手别乱跑等等教育方式,一点一滴地耐心施教!同时,我们还设法教会他们懂得珍惜及感恩,从珍惜食物开始,到珍惜买给他的玩具和图书,否则便以不再买来作为处分等等。
我们小心翼翼地教导孩子,因为人的本质和品德最重要,足以影响他们一生一世的人生价值观和言行举止。很多夫妻对教导孩子的方式各持己见,我和历都有一致的看法,从不让孩子无所适从,更从思想教育着手,因为思想主宰人的言行,若想孩子能自制、自律,就得培养他们具备分清是非黑白及适应能力,而这一切一切都需要懂得运用亲子沟通来指引,因此我们特别重视与孩子们共处的宝贵时光,再辛苦我们也从未间断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在我们“爱的小车”小小的空间里谈笑风生……假日,我们一家大小则共乘这辆“爱的小车”去旅行,车里充满着欢笑,这习惯一直延续至现今……
我们的每个孩子都爱画画,我们便让他们学画画。我们习惯分工合作清洁及装饰我们“爱的小屋”,每逢新年,孩子们还会充份表现他们的艺术与审美天份,把我们那“爱的小屋”设计得与众不同!我也会时不时在我们的“爱的小屋”里,为家人“精心泡制”一道道美味的小菜,与家人共享天伦乐……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凡以家庭中人为主题的系列小说,无论气芬的营造、小说人物的塑造与背景等等,我都会写得比较温馨!
政治篇
我时常在思索,吃、喝、玩乐、休息、工作、相夫教子,是生活的一部份及做人的基本职责,人生应该活得更精采更有意义。我认为对国家的发展、对社会的改进,占人口半数的女性,也有一定的责任,女性若只为家中的几个人奋斗,为免太自私了!个人很秒小,若想为广大社群做点事,唯有通过组织力量,才能发挥有效的影响力,因此我选择了加入马华公会及马华妇女组。
自一九七八年加入马华,我先后担任过支会主席,区会副主席及局主任,州会副主席、副秘书等职,在中央更担任过干训局、宣传局、文化局、教育局等主要成员及华团谘询局秘书等要职,也一直负责撰写党史中的妇女组部份文稿。至於在马华妇女组,我先后担任过支会主席,区会主席,州会秘书及主席,全国中委、执行委员、组织秘书、副主席及三届总秘书等要职。二零零五年至二零零八年,我同届担任区会妇女组主席、州会妇女组主席、及中央妇女组副主席,我敢说,我对这些职务,都很称职的真心付出,并非虚名而已!虽然我没有担任过人民代议士或担任过任何官职,二零零五年最高元首诞辰获得封赐拿督勋衔,肯定我对党和国家的贡献,据说我是我国首位获得最高元首封赐拿督勋衔之华裔妇女。
基於对女性的一份爱护和关心,我先后参与推动“妇女再教育运动”、“多读多懂运动”、“关怀儿女运动”、“政治醒觉运动”等等……也参与筹划及带动了“新女性新生活五大活动方针”、“一人一书献捐运动”、“广召妇女党员运动”、以及主导“女性前进运动”……较后,又参与推动“爱国运动”、“经济大集会”、“反暴力运动”、“菜篮运动”、“智性女性系列”等等,更奉喻拟定女青年细则,协助发起及筹组女青年工作坊。
这一套一套的领导哲学,我都分别写进一九九五年出版的马华妇女组廿年发展史《继往开来》、二零零零年撰写的《跨越世纪 力求卓越》、以及二零零八年撰写完成的马华妇女组卅三年建国之路《任重道远》。期间,也编写过《妇女之声》及以众多小册子及宣传品。
最得意与最感到欣慰的是,通过组织达到我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心愿,更栽培了不少优秀的接班人!凡此种种,占据了我大部份的精力和时间,然而我自已也从中学习及获益不少,尤其在见识与为人处事方面,吸取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人性的了解,更丰富了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内容!
文学篇
我凡事认真,责任感又重,虽然日子过得很充实,但却经常为日子没有多少缝隙而怅惘,偏偏又爱上笔耕,有了灵感和题材不写,好像有一种欠债感似的,心里很不舒适;若为了写作而忽略了孩子、冷落丈夫及家人,心里又会填满内疚和自责!唯有把家庭、丈夫、孩子排在第一位;事业排在第二;只有忙里偷闲分秘必争写我的小说了!断断续续地坚持得很苦。
参加社团活动之後,生活圈子更阔、接触面更广、感触更深、看得比较远、写作题材更丰富!,我接触了各种领域、各类型的人和事,我探索了很多问题,看人性更透彻……凡此种种,都会自然溶入我的小说世界!因此,我也写了一系列《女性群象小说》。
在加入大马作协之前,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孤独的摸索,一九七六年加入作协之後,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在写作的道路上,不再寂寞!担任作协理事後,筹办及参加了不少文学活动、文艺营、研讨会等,也担任过徵文比赛评审、写作班讲师与导师等等。
我有幸在一个文学营中认识了香港作家东瑞先生,获得他对我的小说的赏识与肯定,才知道自已的作品己达到了出书的水准,终在一九八八年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小说集《行车岁月》,由东瑞先生写序,大马作协主办推介礼。之後,在一九九二年又由大马作协出版了我的第二本小说集《行云万里天》,第三本小说集《曾沛文集》则在一九九五年由中国鹭江出版社出版,第四本书是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国家语文局则翻译了我的小说《行车岁月》与《人到老年》,尚有许多文稿获选入国内外出版的合集中,同时未收集成书的文稿也不少。
大马作协像我另一个家,从七十年代开始至今,通过文学管道,我参加过不少国内外的文学研讨会,也结交了不少国内外的文友。在大马作协担任过理事、副财政、多届财政及副主席等职,也连任多届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职。
除此,我也以一位写作人的身份加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担任过理事、总财政、署理总会长职;又曾代表作协在雪华堂任文教组委员,以及华堂妇女组副主席与文教组主任等职;与此同时还担任了马来西亚儒商协会文学组主任。我还设了一个人文学网页 www.zengpei.com 与文友们沟通及砌磋文艺。
文化篇
九十年代以作家身份加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一九九五年初选为理事,与署理会长戴小华共同负责文学组。二零零一年任总财政职,二零零四年起,担任署理总会长职,多年来与华人文化协会全体理事共同从事华人文化承与推广工作。二零零六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推出文化传承三十戴系列活动,被推选为系列活动筹委会主席及三十周年会庆暨第五届文化奖颁奖礼工委会主席,其他系列活动包括:多项演出、在国家画廊破天荒首次主办华族画家联展及出版画册、文协三十周年纪念册、建国之路展等等。有关文学部份,曾代表华人文化协会担任马华文学节副主席,在多届马华文学节中,以筹委会主席及主持人身份代表华人文化协会先后主办《马华文学开讲》及《非一般文学讲堂》等活动,与众理事与国内外文化团体合作无间。
至二零一零年12月始放下重担,不再蝉联署理总会长职。较後,於二零一一年一月,文协召开理事会时,受委为顾问。
完结篇
我确信人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舞台扮演多元角色,只要积极投入各角色,尽力做到最好,是可以完成很多事的。我早年对家庭及事业的付出,正是我较后参与服务社群的先决条件及支持力量,没有家人尤其是我另一半的支持,我绝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社会参与,我也绝对写不出题材较广及更有深度的作品!虽然早期的努力及较後的社会参与,占据了很多的时间,而影响了我创作量和进度,但是却换来更成熟的作品,还是很值得的!更何况,我的每个孩子长大了都学有所成、相当出色,他们是我和我先生李承历最宝贵的资产。
我在马华公会、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马来西亚华人文化会、雪华堂妇女组等政党及社团组织领导层核心所担任过的义务性的重要职位,只不过代表我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在不同的组织里同时与众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完成一些事的一个个的里程碑,是对社会的关怀和基本责任。我最大的喜悦,是看到代代有传人、青出於蓝,所以我愿把我更多的时间用在传承方面,则今生无憾!
2008年,我62岁,有了10个孙子(5男孙5女孙),在我生涯之旅中,在每一领域都由基层做起,直至担任高职,所坚持的是必需完成一些事。2008年,完成了哉培后进的责任,决定卸下马华妇女组区会主席、州会主席、以及全国副主席职,并在卸任前完成我在马华妇女组所著述的第二部重要的文献《任重道远》马华妇女组建国33年,完成我在这领域里的里程碑。虽然在妇运的长征,只是冰山一角,我已尽了我有限的精力,应该是交捧的时候,我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姐妹们加油!
退位离开政界的第一件事,是“飞”到美国中部,迎接我们家里排行等十的孙儿。长儿及长媳烟丹因工作关系留在美国,育有三女二男,加起来刚巧是我们孙儿的半数;次儿才智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也鸟倦知还,回国完婚后与妻丽娴育有一男一女;三儿才俊留学澳洲回国后比二哥先成家,与妻慧洁育有一女二男,现子承父业,让我与丈夫可以安心欢度晚年。没料到,近十年来,儿子们都成家立业,一转眼,丈夫和我已是十个孙儿的祖父祖母了!唯一未了的心事是:小女儿静婷还未出嫁……
我想,我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抉择是对的!一口气从多个职务退下来之后,我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我的家人、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已和文学。虽然孙儿一个接一个出生,又要载上学又要抱抱的,忙得不亦乐乎!我也还能抽出时间旅游、运动、上冈交流、交友、阅读、写作……
2008年11月,我编了我的另一本微型小说集《缘来是你》,赶在我12月到中国上海出席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之前,以电子书面市,收在我个人文学网站 www.zengpei.com 内之著作项目。我刻在准备下一部微型小说集,以及一部以《生涯之旅》为书名的自传式的散文的组合……
我的另一个目标是,找人赞助编一部马来西亚微型小说精选集,为马华文学、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尽一份心力,也不枉我担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及多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副会长之职务,把马华文学带上国际舞台。
2009年7月,我终於找到了丹斯里拿督郑福成局绅上议员,应允资助我主编以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名下出版的一部选集,经过一年的时间,这部厚达3百40多页、收录近20年51位老中青作家共195篇微型小说的《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终於面世,并在2010年赶上在香港举行的第八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人手一册的传开去,丰富马华文学的研究资料。
我愿意,愿意继续在文学的领域里,与很多同道一起去奋斗……为文学的殿堂加砖……
毕竟,在文学的领域里,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8年初稿,2011年继写完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