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曾沛《勿让爱太沉重》
香港.东瑞

认识曾沛自一九八七年起 ,至今快十五年了. 一九八八年她出版《行车岁月》,一九九二年她出版《行云万里天》,两次出书我有幸能蒙她信任,写了序言.尽管工作忙碌,但我一直视写序为多读多了解文友作品的机会,不啻也是一次汲取丶学习同道文学优势的过程.只要对方其人其作都是我欣赏的,从不婉拒.大约写序的人都明白,随随便便翻阅,然後马马虎虎写篇三五百字的敷衍语或应酬话,是最容易不过的;认真去写一篇序,就非要仔细认真阅读全书作品不可.曾沛两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尤其是《阿公七十岁》丶《人到老年》和《抉择》, 以致我多次到印尼与华文写作人进行文学交流时,经常提到这几篇,以这几个短篇为例,说明什麽是好的短篇小说.《阿公七十岁》写几代华族的文化观念演变,非常地意识流;《人到老年》对老人寂寞孤独的心境刻划堪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抉择》将乡土情结和爱情丶亲情糅为一体来写,抒情气息浓重,实不可多得!这些优秀短篇,作者除了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外,还得具备相适应的表达技巧.双重把握才能稳操胜卷.就在曾沛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大力推荐她的佳作.至少,这说明了勿小觑一个短篇的创作和发表,它们是会产生社会影响的.

倏忽十年过去了.这十年当中,虽因文学活动我跟曾沛在吉隆坡见过两三次面,但因各有各忙,别後书信已疏.但她的电话丶传真丶地址我抄在电话本,每次翻看香港朋友的电话,总看到她的名字.虽然我深信,心中只要记住一位朋友,就不在乎书信的频密,但不时为一个人没能拥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而叹息和遗憾!多少往事已不能细嚼,多少美丽的回忆只好掩埋在枯黄树叶的底下!怎也料不到,二零零一年十二月的一个中午,我接到了曾沛一大叠书稿 (即这一本《勿让爱太沉重》)和长信.曾沛的信提到我前两篇序,希望保持其延续性,这第三本书仍由我写序.我喜欢和欣赏怀旧的事物和思绪,我一下子就读到了曾沛的怀旧,一时令我感触很深,深深感动.在资讯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人情淡薄,人情冷暖,人际关系的亲密稀疏时时以人的升腾沦落为温度表,我亦不免想开看淡,对世间万物从不强求! 然我对朋友中的念旧、感恩,那怕只有只字片言,却视为人性的珍珠,世情中的瑰宝.曾沛就属後述的人,这篇序我应该写;况能具有此种重要品德的人,还能写不出精采的微型小说吗?

言归正题,先说大体.《勿让爱太沉重》所收的四十五篇都属於微型小说.这些年来,微型小说创作蔚成风气,微型小说的标准和要求,也成了各国华文写作人的热门话题.虽然国际性的研讨会开了几次,但仍存在不少争议而没有定论.‘短’则是最大的共识;由於还在发展着,我的意见是万不可先定下若干框框,才照那些框框来创作,这样非把情思框死不可!所谓理论,还不是从创作的丰富实践和体验总结出来的吗?微型小说这种文体至少有个好处,在我们无暇写短丶中丶长篇时,它可供我们练笔做过渡,使我们的笔不至荒废.曾沛与我的情形几乎相似,在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对自己的创作都暂时有所调整.那麽巧,又适逢我们香港几位喜欢微型的朋友为了推动这种文体的发展而组织了华文微型小说学会.。热潮当头,对曾沛的这一批微型就不生疏了.

世界在进步,每一个热爱写作丶希望藉文学作品反映丶创造我们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使作品成为自身存在价值一部份的作家,只要充满自觉,作品也一定在进步中.曾沛正是如此.假使她不搞创作,我本已十分欣赏她,作为运输服务行业老板娘丶大马出色妇女领袖,她能把事业丶社会活动丶家庭三方面关系处理得如此和谐圆满,已自不易;难得的是业馀还执着地搞文学创作,不能不增添多一份钦佩!

想一想过去了的如火如荼的十年,曾沛‘在不同的领域里扮演着多元化的积极角色,对推动文学丶社会工作丶培训及宣教工作乐此不疲’ 尤其是对於推动大马华裔的妇运以及改善马华妇女精神面貌方面,不遗馀力,奉献昭著,为自己的後半生写下了几许美丽的篇章.关注社会多了,接触面广而深了, 眼视和胸襟自然也就更为高远广阔了,表面上费去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却使曾沛的创作素材较之过去丰富多了,题材更为广泛,除了‘爱’的主旋律之外,更增添了好几阙有关人情丶社会丶政治丶文化的协奏曲,真教人耳目一新,读之惊喜.

谁都知晓,爱是创作的永恒主题.曾沛的爱情小说,最大特点是把它与人生丶社会紧密联系,她的爱不单纯是男欢女爱,男与女之爱;曾沛笔下的爱内涵丰富得多,包含了情侣之爱,夫妻之爱丶同事丶朋友之爱丶父女之爱丶乡土之爱……这是我特别欣赏之处.需知男女之爱,据说只有七十二种情节模式,变来变去,有时少不免似曾相识而了无新意,读了发腻. 曾沛的聪明之处,跳出了‘言情’的框框,把人物放诸活生生的环境中,让人如见其境如闻其声,或一点儿也不觉虚无飘渺.他(她)们多属同事或上司下属;甚至,只要言之成理,不妨将男女人物身份的悬殊放诸两个极端,再看看‘爱情’这一支魔术棒,如何去点化彼此的心.例如《巧手》中的男文员国荣和美食坊卖猪肉粉的心慧手巧腿残的赛芬之间爱的火花,《信是有缘》丶《情有独钟》中的太子爷尤跃龙和属下女职员颜小莉的邂逅和初恋,几乎是灰姑娘故事的现代版.这些,都是曾沛的可贵创造.应该清楚的是,用微型这类短小体裁去容载本属吃力不讨好,难得的是曾沛都能捕捉刹那片断丶刹那芳华,从容展开,又馀韵袅袅,让读者留在记忆里.这其中关键之处是作者持着怎样的爱情观,我以为这是所有爱情小说的灵魂.《巧手》中的残腿姑娘,因为巧手慧心,人又活泼勤奋好学自爱,这一份人性之美就令她获得男角国荣的敬爱.我很喜欢作者在此作品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生活女强者的可爱形象.同样,《信是有缘》上下篇中,作者塑造的女主角颜小莉决非那类浅薄的丶趋炎附势的丶钱为第一考虑因素的平庸女孩,正是她那种‘一连收到三束花也无动於衷’的清纯尊贵品质羸得公司准副总裁尤跃龙的欣赏和尊敬,遂生追求之意.这篇小说有衬托丶比较,将小莉放在一群只重外表美的同事和俗气甚重的闲议之中,使小莉这朵‘出污泥而不染’(假设社会是一个染缸,或攀上的世俗观念丶习惯势力是如此牢不可破的话)的莲花,形象倍加鲜明!我很钦佩曾沛在微型小说这类重内涵而不易深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体里,亦能‘超负荷’地把人物刻划得那麽好.不妨说,曾沛的不少篇微型都有此种优势和长处,这亦使她的一些微型比诸常见的微型略长一点,但我们却不能因此不承认它是微型.其实,微型的字数多少, 至今未有共识.我读过许多选本,外国的微型,有的就超过两千字.

在描述‘爱情’丶‘婚姻’丶‘夫妻之爱’这类题材中,我首次留意到曾沛突破自己,写了‘爱和死亡’的主题.这是过去所没有的;其中读之叫人心灵震撼的是《情爱世界你和我》丶《遍地小黄花》和《爱的宣言》三篇.我想,创作这三篇之前,曾沛一定经过深思熟虑.毕竟写死亡,其中又要渗透爱,这是有相当难度的,无异於一种自我挑战.《情爱世界你和我》中的新娘子雅英发现患血癌时结婚佳期已近了,如何面对男友兆隆,以及如何处理这场婚礼,就既成为小说的情节,又同时成为作者向我们提出的现实生活中的一道棘手难题.作者否定了电影惯见的‘编个故事好意欺骗对方自己变了心’那种旧桥段, 提出了‘与其残忍地把他抛弃在无情丶心碎丶失落丶消极的冷酷世界,不如让他痛心及与自己一同痛苦’的价值观,并生动地让男女主角去演释.《遍地小黄花》是个晚晴故事,失偶的年老男人幸福地有了第二春,子女们虽不反对,但对女事主蒋亚姨却并不很谅解甚至怀有戒心,直至老先生去世後,子女们发现蒋亚姨在老先生和其元配的合墓四周种满她和老爸在乡间爱巢常见的小黄花,才深深地惊讶和感动.曾沛只以满地小黄花做结束,并没有再写及蒋亚姨其人.但我们彷佛看到了一位把自己生命的一段宝贵岁月无私奉献给‘老爸’的丶不求回报的中年女性的美丽精神境界.这一个如诗般凄美的爱情故事,曾沛用的只是侧写的手法,自始至终蒋亚姨只‘活’在第三者的议论中,高哉曾沛!也属微型的另类尝试.最叫我感动无语的是《爱的宣言》,篇幅很短,初读似乎平平无奇,但重读再三,渐觉内涵极深, 韵味无尽,不失为曾沛贡献给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文坛一篇杰作!事缘曾沛不仅用文学艺术去探讨热门话题‘安乐死’,理直气壮,大义凛然,且深刻地阐述生命的价值以及爱在生命里的意义和所占的份量 ! 一股表达和呼吁生命尊严的热风拂荡其间,灼热得教人眼睛发湿.试想一下,一位一生创下富有规划性的事业的蒋豪先生,将律师丶妻儿丶医生都召来,准备规划自己的生命结束事宜-—安乐死;因他无法承受病痛.然,妻子丶大儿子丶大小女儿轮流发言,没有一人投赞成票.他们一个个充满爱的发言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老先生最後热泪滚流,与家人相拥. 这些发言都极精采,不乏警言隽语,如 ‘你的生命绝对不只是属於你自己的,也是属於我们每一个人的!’;如‘生一天未到尽头,绝不能放弃’等等,全文当然体现了曾沛对生命价值的智慧省悟!可以说,没有曾沛对生存丶死亡丶亲情的高度透彻的体认及体悟,就不可能有《爱的宣言》的创作产生.

在本书中,曾沛多角度丶多方面表现了人性中对爱情这美好情愫的向往和追求,篇幅迷你,不少是通过一些细节来表现的.如《爱的告白》告诉我们爱确是需要‘告白’;《爱的路上》启示爱是需要信任的;《独一无二》则颇有哲理情味:爱一个人就是那个人,那怕孪生姐妹也不可能取代.毕竟,上苍造就一个生命就是独特的奇迹,不可能有第二个.曾沛对大马华裔妇女的接触和了解实有助於她对夫妻关系的多元描绘:在《勿让爱太沉重》中对暗恋有妇之夫的女角心理描写丝丝入扣,将痛苦丶自制和惊喜的情绪交织,非常真实;在《给你罚酒喝》中受辱的妻子不能面对丈夫,经心理辅导也无效,反而丈夫一个绝招解决了问题.我既喜欢曾沛‘警告’‘忠告’天下妻子不要疑心和醋意太重的《那滩水》,描写玩火者必自焚的《无言的结局》,也很欣尝她以婆媳关系为题的《身在福中》,刻划忍辱负重为他人付出丶终也能圆大学生之梦的《美梦成真》,更感动於她鼓励生存的《姐姐妹妹站起来》.我认为,微型小说与其他文学文体一样,首先是深刻的内涵和旨意,感动了人,给了人启发,作品才称有了灵魂,具备了文学价值.

在这本微型小说集中,曾沛的题材涉及商场丶选举文化丶办公室政冶丶种种骗局等等,奢谈题材之广阔,并不足以体现曾沛的创作努力和构思精妙.我认为微型可以以题材取胜(例如写及人所未写及之事物),可以以内涵取胜(例如平凡题材,却挖掘非凡的意念),也可以以构思取胜(技巧上费一番苦心).综观曾沛的微型,我认为她这些年来对微型的阅读努力丶对高质微型长处的吸收和研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艺术技巧上已呈多样化面貌,很明显地水平有很大提高.她的艺术追求至少有下列几方面值得称道:

一是焦点集中,将人物放在一个‘险境’中去开展情节.说巧又非人为之巧,毕竟这些巧都是一种需要.如《种计》,公司中将提升的双方居然是一对情侣,从对抗又化危为安;《难忘情人节》只在‘见面’一事上做文章,笔墨完全不浪费,一波三折,惊惊喜喜的感情节奏真是拿捏得够分寸;《人才外求》中的‘人才’竟是旧时人,不变的是人,变的是‘用人策略’而已.‘焦点集中’– 在单纯中有风云,有变奏,这正是微型的正宗,曾沛可谓深黯个中三味.用平凡题材去‘冒险’,处理上属高难度!正如漫天星光灿烂,作者只想留住刹那芳华,把最深刻的留给读者!摄影中的如花笑靥和迷人身姿, 不正是这‘一刹那’手法吗?

二是文学悬念的运用,顺眼而自然。曾沛的这批微型,大多没有令人惊奇或惊愕的结局;其实我读的不少微型,不少的所谓惊奇结局要麽一点都不惊奇(早在意料中),要麽有悖情理,要麽意义尽丧成为最大败笔;而有些悬念只不过故弄玄虚而已.但曾沛的文学悬念来得自然,前面吸引读者读下去,末尾松一口气,庆幸叹一声:“原来如此!”如《爱的路上》,我们很为女角迷迷担忧,以为她的男友移情别恋,最後才知他是好心要为另一女的介绍男友;《勿让爱太沉重》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为女角暗恋有妇之夫的痛苦怀同情之心并不知她的感情如何收拾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途就轻轻化解了,原来对方已丧妻; 《回家》是一个感人的温馨故事.父亲自外地回来,家人怕大哥死亡的事刺激他,迟迟不安排他回家,‘悬念’一直到末尾才揭示.曾沛的悬念造得好,毕竟她描述人物心理够细密,不时有伏笔 ,也合乎人性之美丶人情之通.

三是篇幅精短,事件很小,但饶有兴味,并教你读了作进一步联想.代表之作是《保护令》《车祸》《汽车爆胎》.丈夫打老婆,老婆投诉,辅导之人报警,丈夫将被扣留,老婆紧张起来,又央不要告她丈夫,这是《保护令》的简单情节,却生动反映贫穷小人物的无奈和可悲.《车祸》写得很开放,全篇由众坊邻对遭车祸而死的男主角的关怀和议论组成,十分别致.此篇小说的题旨或会有争议.我的理解是:尽管没有抓到肇事者,但作者所描绘的一长幅关怀乡亲生命的热心画廊和群像,就和大都会(注意,曾沛写的是‘小地方’)对车祸事件的冷漠,形成尖锐的对照.《汽车爆胎》是作者的‘微型处女作’, 充满了文学机智,布局巧妙一如主人翁的智慧.

其四,以物寓物,融为一体,心声细述,造致一种意识流和独白的效果.明显的例子有《除非天塌下来》《妙言妙语》和《星星知我心》.其中《除非天塌下来》中的‘我’是孩子大宝,以他的口吻和视角写出一个被恶劣家庭环境干扰,仍顽强自觉地努力温课的小学生可爱形象.《妙言妙语》接近一种内心独白体,将在公司所受到的冤气一股脑儿发泄在猫身上,在跟猫的语言交流中对人际关系做了辛辣的讽刺.而《星星知我心》最为谐趣,‘猪肉佬 ’老陈在家中丶社会上丶事业上丶政党里一向在做 ‘分猪肉’— 好的给人丶自己啃硬骨头的工作,他已十分厌倦了.他想逃避;但又心不甘.作者通过对他自我反省的细致描写,慢慢地自己转变了看法.这篇小说,最叫人感到新鲜和意外的是作者将分猪肉和工作做了巧妙的类比,令人忍俊不禁,发出会心的微笑.这也属曾沛的新创造.此类写法,已跟一般微型的写法完全不同了.

其五,以简约的对白推动情节,直捣人性的核心,对政治的本质作出披露,对政治竞逐场的百态丶选举文化的面面观做出生动有力反映并有所嘲讽.写得十分精采丶精悍有力的代表作是《改选》和《出奇制胜》. 这两篇在篇幅上更接近‘微型’,没有转环,剔除枝蔓,以快刀斩乱麻的快速节奏完篇.《改选》中两派人马来拉票,被拉的两人好不为难,令这一对兄弟本想退会,不料,末了爆出了其中一位兄弟想‘做下一任主席’的惊人之语;《出奇制胜》中竞选区会主席职的竟是一对兄弟……这两篇的艺术特点与前述的把人物放诸同一‘险境’相类,不同的是其间并没有迥旋的馀地.政治利益当前,连亲情都要让位!两篇反映大马选举文化的短篇,蓦然使我想起几度赴大马正值‘大选’的日子,那种热烈万分的情景.那年头曾沛也积极投身其中,为的是为大马华裔妇女争取更多权益;那时曾沛告诉我她已退到幕後,她协助的是她的帅妹们‘上去’.能投身其中又能抽身其外,一如人是入世的,境界却是出世的.这两篇小说不妨视着曾沛热心扮演各种角色之际的‘咖啡调剂’,严肃之馀的一次调侃丶一种艺术化了的政治副产品.另外一篇《丧礼》虽并没有清楚的结局,同样是把人物放在‘屋破又遭连夜雨,船漏偏遇逆头风’的几重困境中,提出了‘丧礼’究竟是‘做给活人看?’或‘要死人安心’的问题,发人深省.勿小看这篇短短的微型!因为它所碰触的‘丧礼’正是几千年来华族传统观念的某种象徵!礼教吃人,从不见血;礼教吃人,多少‘孝子贤孙’情愿被吃,从未有太多人异议.《丧礼》中的金定邦先生正在面临被吞噬的困境中,下一辈的一席话令他有所醒悟.现实生活中要是无缘无故大逆不道,不难被千夫所指.然在文学中,曾沛假定了金定邦这个人物和他面临的一连串令他无法喘气的情景,要读者与她共同去‘解困’!这不是挑战旧习惯势力又是什麽?

我们从这几方面的构思和技巧,不难看出曾沛这几年虽少写较长的短篇和中篇,但她在作品‘精巧’‘精妙’的效果方面,显然苦心孤诣,费了很多心机和努力!尤其是她的焦点集中丶悬念制造丶文学机智丶物我交融丶对白运用,较之过去的小说更充满了自觉,大多数都能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如果我们读了曾沛的微型,必会对微型这种文体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对微型这种文体的艺术特徵有更深的体悟.什麽叫微型小说呢?首先是素材的发现,然後经作家的思索和过滤,能挖掘出其内涵,平凡中的不平凡;未必要有完整的结尾,却可提供读者思索的空间;它的篇幅要精短,情节不复杂而单纯,最好能运用‘险境’,然後像曾沛那样,用各种不同手法表达出来.这就是微型,是曾沛这本书给我们的启发.曾沛的微型小说结尾一般不很惊奇,却一样可达致成功.可见惊奇并非微型的必备元素.作者小说的 结尾大多是开放的,或充满省略号,或戛然而止.曾沛把‘刹那芳华’留下,就大功告成.

读文学作品,重的是‘感觉’.微型小说既然是艺术,那麽读时凭感觉也完全符合艺术欣赏之道.欣赏的过程也即享受过程,那就不是那麽过分理性地划分思想性占几分丶艺术技巧几分丶文字几分.如以感觉来说,曾沛微型给人的感觉是多方面的.《巧手》轻盈,《难忘情人节》紧凑,《情爱世界你和我》炽热,《保护令》无奈,《给你罚酒喝》机智,《姐姐妹妹站起来》坚实,《遍地小黄花》凄美,《爱的宣言》庄严,《汽车爆胎》惹笑,《丧礼》严峻,《回家》温馨,《身在福中》是咖啡馆内的小插曲,《信是有缘》《情有独钟》像是现代城市童话… …

说到曾沛的语言,那是属於平实朴素的一类.大概我本人的作品亦属此类.语言,我们必须讲究,而不是雕琢;在工商业社会, 文学的读者素来很少,我们更应该以明白丶清晰的语言搞创作,用这种简练的语言去表现深刻的内涵,而尽量避免用晦涩艰深的文字去吓退读者.有些人将‘文采’ 误解成‘修辞’,其实,文采是思想内涵丶艺术技巧和语言文字融合之後所焕发的光采.我认为曾沛的小说是蛮有文采的,她作品的朴素无华本身就是一种美,因为大多数小说都写得有深度.如果说‘不足’或提出更高要求,我认为类似《车祸》《改选》《丧礼》这样较为精短的微型不妨多写;有时小说可以不必有太清楚的结局,预留更多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另外,象征手法曾沛用得较少,其实她已不自觉地在运用了,但在写法上仍未完善.如‘小黄花’‘那滩水’‘猪肉’‘苗苗’等,再深入经营,就成了象征物,或称为意象吧!也不妨试一试散文化微型和诗意微型… … 多重尝试一定会使自己的作品呈更丰富的面貌,技艺更上层楼.不过,这已是另一种要求了.每一位作者都有自己的习惯丶风格和追求,我们都应该尊重. 《勿让爱太沉重》是一本好书,体现了曾沛的人生观丶生命观丶爱情观和社会观,她聪明地将这些抽象丶生硬的丶充满哲理的东西融入微型小说这种艺术载体中,让我们作了一次愉快的曾沛微型之旅.

微型是属於一种‘留下刹那芳华’的艺术;一本书也是如此,当中会有较为普通之作,那是常态;最重要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长留我们记忆里,那麽,刹那芳华,已成永恒.

18.1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