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年(1965年),尝试写下笫一篇小说《病人》。刚高中毕业,以此文参加了《教与学》月刊主办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比赛公开组,参赛作品除来自全马及邻近国,深具挑战性。成绩揭晓时,竟出乎意料之外地得了优异奖!才正式以曾沛为笔名参与笔耕,取其精力、文思充沛之意。

一九六八年,多篇小小说发表在南洋小说栏。六九年婚後,一面教书、一面与丈夫合资经营运输业;育有三男一女,家庭、事业两头忙,比较能定期发表的作品是星洲日报妇女版的每月专题。较後,小说多在报章之艺版发表及连载。

一 九七八年,受邀加入大马写作人(华文)协会 ,担任理事後,与众多志同道合的写作人共同推动文学活动,协助筹办及参与国内外文学盛会 、交流会、研讨会、文艺营等,不断学习及充实自已。曾担任写作讲习班导师、徵文比赛评审、文学讲座主讲人以及马华文学节文学之夜筹委会主席。

一九八七年,香港的东瑞先生偶尔在写作人季刊上读到我的一篇小说《媳妇》,觉得小说人物似我自己的写照,忆起我这热心及默默为大家做事的小人物,写了一封信给我,道出《媳妇》读後感外,嘱我把其他著作寄给他,豉励我结集出版。

一九八八年,我的笫一本小说集《行车岁月》终於面市,由大马作协主办推介礼。东瑞先生说得对,有了一本结集,更方便交流及 向人请教。同时,作品更能广为流传!上海的环球文学就特别为我做了两个专辑,推介我多篇小说 。随後,通过文学交流,作品有机会 在香港、澳门 、台湾、中国 、泰国、菲律宾等地区以及世界日报发表。除东瑞先生 、大马的孟沙先生 、唐林先生外,中国的潘亚暾教授、邵德怀 先生 、夏鹂先生 、廖怀明先生等也通过文学评策给我 鼓励和赐教 ! 让我更了解自已 ,对我日後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

一九九二年,第二本小说集《行云万里天》由大马作协出版,同样由东瑞先生写序。可以说,东瑞先生给我两本小说集所写的序,正好是我多年来从事小说创作的总评!两篇序文都写得很详尽,序文中透露《人到老年》他最少读了七、八遍,他的认真、投入,令我深受感动和感激!

一九九五年,《曾沛文集》由厦门鹭江出版社出版。此文集为东南亚大系马来西亚卷十部文集中之其中一部。同年为马华妇女组编著 其廿年发展史《继往开来》。这部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马华裔妇女的精神面貌及在妇运方面的奋斗 . 除此 , 也为该妇女组主编 《妇女之声》;协助推动〖多读多懂运动〗及豉励女性创作之〖文学金石奖〗;带动〖一人一书献捐运动〗、在各地区设立阅读室等。

一直以来,"笔耕"虽然在我生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位,但我更热爱生活及在不同的领域里扮演著多元化的积极角色,对推动 文学、社会工作、培训及宣教工作乐此不疲。忙碌往往影响创作量,然而现实生活中所涉及的种种层面和接触面,却自然形成我小说题材的泉沅。

从 2000年开始 ,写了数十篇徵型小说 ,部份发表在南洋商报小说版、 马华作家 、 光华日报 、 清流等 , 2002年出版微型小说集《勿让爱太沉重》,收入42篇微型小说。

2010年7月主编《马来西亚当代微型小说选》收录近20年51位老中青作家共195篇微型小说,共341页,由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出版,并在「第七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分发给世界各国代表,相信能对有志研究与了解马华文学的学者提供利便,也能激发更多作家的创作兴趣。

2012年8月出版微型小说集《拍案叫绝》,由雪隆兴安会馆、大马作协、大将出版社联合出版,被列入兴安.金炎文丛第一集(共6部)。

2013年微型小说集《原创》在中国出版(列入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经典)

2013年7月21日就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