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沛

曾经为了强调生命的意义,为了呼吁人们在有限的生涯,做无限的贡献,我构思了一个人物一个故事,说明善用生命的每一天,说明47岁和74岁的差别。

我写一个老人到美国探亲,见那边的年轻人都不跟老人同住,很不习惯,他想家,便回家了。

回到家,孩子们把他接到二儿子的家,说一直与他同住的大儿子的家正在装修。

他害怕孩子们把他当球踢来踢去,又记挂着老家到底装修成怎样,孩子不载他回去,他只好招了一辆的士回家。

踏进家门,你们想他看到什麽?他竟看到他长儿的灵位!长媳告诉他,孩子们不是故意要隐瞒他,是等他有了足够心理准备才给他知道长儿遇交通意处死去的事实。

白头人送里头人,是最大的悲哀!可是,他想到孩子们怕他悲哀、怕他受不了的心意,再想想长儿这一生人,是那麽的勤奋,为事业为社会公益从不落人后,他虽活了47岁,可是做的事比一个活了74岁的人还要多,他不再伤心了!

这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可是读过这篇小说的人,都对我说他们很感动,很想回家看看老爸、老妈,及好好善用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